11月19日上午10时,春秋学社、春秋人文报在主楼736会议室举办了《传统的发明》世界史读书会。本次读书会邀请到了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2020级本科生赵佳琪同学担任主讲嘉宾。
读书会伊始,赵佳琪同学申明了本书的主旨:许多我们认为由来已久的传统,实际上都是相当晚近的发明。通过对比具有概念与理论相似性的《传统的发明》和《记忆之场》两书的出版与再版情况,她引出了对新文化史发展脉络的梳理。
20世纪60年代,非洲原殖民地国家的纷纷独立和西方社会的第二次女权运动等事件,对西方世界的旧有政治社会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随着福柯的建构理论等思想的提出,学界对文化的研究逐渐兴起并不断外扩到各人文社科中,更多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新文化史开始孕育发展。20世纪70、80年代,新文化史的名称被正式提出,它以文化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文化对社会的形塑作用,并关注实践(practice)和表象(representation),逐渐成为有重大影响的新史学范式。《传统的发明》一书的出版正是这一时期新文化史兴起的证据和成果。在此处,赵佳琪同学特别指出,“representation”一词有两层含义需要辨析——表象(representation)和再现(re-presentation),前者是被想象的事物、观念及其表征,后者是二次或多次呈现之意。
按作者霍布斯鲍姆的定义,“被发明的传统”意味着一整套通常由已被公开或私下接受的规则所控制的实践活动,具有一种仪式或象征特性,试图通过重复来灌输一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而且必然暗含与过去的连续性。在对有意发明的传统和自然形成的惯例习俗从多角度进行比较后,赵佳琪同学对霍布斯鲍姆在本书中所提出的“历史的连续性也会被发明”的观点展开思考。她指出,在旧方式仍起作用的地方,传统既不需要被恢复也不需要被发明。而发明新的传统常常是因为旧传统已经被摒弃或调整。随后,赵佳琪同学用两个史实为例进一步阐释了书中的核心观点。一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1858年加冕为印度女皇后,通过多种仪式手段将印度王公贵族纳入英国统治秩序;二是法国在1880年才确立攻占巴士底狱的1789年7月14日为国庆日,原因包括在普法战争战败的大背景下,这一行为能够起到增强法国国民的民族国家认同的作用。在对本书的介绍和肯定之余,赵佳琪同学也指出了书中在论证方法和说服力上的一些不足,并列举出了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书的评论,以学界反馈引导同学们更深入地思考。
在自由发言环节中,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贡献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最后,赵佳琪同学总结道,历史中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变化的不确定,因此历史学家搭建一个个不同的史学理论框架作为确定的锚点,以作为了解历史和世界的抓手。历史学不能没有框架,但也不能被框架限制住。社会转型变动越剧烈,越需要历史学的作用。关于在讨论中同学提出的历史学“求真”与“致用”的辩证关系问题,赵佳琪同学表示,“求真”是史学的终极目的,同时“致用”不可避免,我们未来的研究需要把握二者间的张力与尺度。
本次读书会涵盖《传统的发明》一书的写作背景、核心概念、史学范式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详宜、视野开阔。在赵佳琪同学的讲解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本书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新文化史的发展脉络,拓宽了世界史研究的视野。相信本次读书会对同学们培养史学思维,提升史学素养都会有很大帮助。读书会后,现场全体同学合影留念。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春秋学社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