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位置: 首页» 学术科研» 学术讲座
朱英教授举办“客观评价近代商人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主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0-10-22     访问次数:

10月21日下午,应我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朱英教授通过网络平台,做了“客观评价近代商人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系“京师史学名家前沿系列讲座”之一,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院长张皓教授主持,本院师生及兄弟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共160余人聆听。

近代中国长时间内工商不分,不论是工商业者还是当时社会舆论,都将其统称为“商人”,讲座中所说的“商人”是广义的概念。朱英教授认为,当前学界对“近代中国的商人与商会”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但对近代商人的客观评价以及相关结论的归纳总结值得讨论。近代商人作为一个新兴群体,对其研究不应用简单的定性方式评判,而应进行具体的论述和分析。

首先,朱英教授从“近代商人有无政治思想与追求”方面展开论述。他指出,近代对商人的批评指责有据可循,集中讨论的是大多数商人“在商言商”体现出的保守性与逐利性,以及政治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薄弱。对于商人的这一缺陷,梁启超曾做出“中国工商界最大之病,莫过于安分守己”的评价。朱英教授认为,“在商言商”是考察和分析近代中国商人政治思想与行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工具,对其不能简单地统而论之,一概予以否定,而应该区分不同的场景与事件,把握“变态”与“常态”,对“在商言商”所反映出的内涵及其影响作出具体分析。

其次,朱英教授指出,对近代商人进行具体研究时,不宜简单贴上“大、中、小”商人标签来做评价,容易与史实背离。“商人”概念在辛亥时期使用少,更多以“资产阶级”具体划分上层与中下层。以往的研究往往认定上层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联系紧密,因此反对革命而支持立宪,而中下层资产阶级更具有反帝反封建色彩。学界对中小商人的研究较少,朱教授建议研究者多发掘相关史料,对此展开研究。

最后,朱英教授就“如何客观看待抵制洋货运动中的商人”展开讲述。当前学界对于在抵制洋货运动中部分“私售洋货”、“不能始终如一”的商人进行的批评与指责较多。朱英教授指出,整体上看,商会积极响应抵制洋货的运动,支持革命,还带动了近代社会变迁,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他认为深化商人研究需要处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注意把握历史的偶然性、多样性、复杂性,并且要重视对于商界人物日记、商会议事录等原始材料的发掘与利用。

朱英教授的讲述深化了与会师生对近代中国商人商会的认识,展现了近代商人商会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在交流环节,朱英教授就近代官商关系、商人政治追求、商会与同业工会的关联等话题进行了分享。热烈讨论之后,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朱英教授是享誉学界的史学名家,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理事长、湖北省文史馆馆员等职,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和辛亥革命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

供稿人:常家玮